他是螃蟹小学的“赵爸”_最资讯
他是螃蟹小学的“赵爸”
今年52岁的赵红明
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阿七乡螃蟹小学的支教老师
(资料图片)
被孩子们称为“赵爸”
支教五年来
他感受最多的就是来自孩子们的提问
身处大山的他们
有着清澈的眸子和笑容
关于未来
孩子们有期待,有向往,也有一些困惑……
“赵老师,未来我能做什么?”
“我怎么样才能当篮球教练?”
“医生做手术时会害怕吗?”
……
每个问题
可能都是梦想的起点
老师会给孩子们怎样的答案?
一起来看赵红明和学生们的故事
01
赵红明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他在国企工作过,又到广东深圳的一家企业,从基层员工做到了管理层。后来,他又辞去工作开始骑行旅游。
2017年,从西安骑行到广东的路上,46岁的赵红明遇到了两位“高龄”骑友。闲聊中,谈到为什么不在家颐养天年,对方说:“人呐,有时候总得为自己活一把。”
这句话触动了赵红明,他也决定“为自己活一把”,去做真心想做的事。他选择前往大凉山,成为支教教师。经过面试和岗前培训,赵红明接手了一批洛古波乡署波西村核动力小学的四年级学生。“我在这个年纪当老师,不想人生有遗憾,想为孩子们做些事。”
大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课堂上,赵红明是学生的老师,课堂外,他是孩子们的朋友。
△赵红明和孩子们下田
赵红明班上有一名学生叫吉伙子聪,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在外打工,子聪就在家放牛,直到11岁时才开始读书。他珍惜读书的机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有一天,子聪的爸爸突然打来电话,想为孩子办理退学。子聪的家庭条件不好,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父亲希望他能早点打工赚钱。
赵红明不愿看到孩子辍学,便对子聪的父亲提出,“只要不让孩子去打工,其他的我来想办法”,对方这才勉强同意子聪留下。
△赵红明在学校附近帮子聪租下了一间房子,直到三年后子聪考入西昌市一所重点中学。
赵红明说,“这里的一些家长,对孩子上学这件事不太上心。他们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孩子读完初中就要去打工。”
为了扭转这样的观念,赵红明反复上门家访。有些家长只会讲彝语,赵红明就让学生当翻译,苦口婆心地对家长讲述知识的重要性。一次次家访下来,家长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不仅是赵红明的话起了作用,更是因为看见了孩子的变化。“比如孩子的字越写越工整,越来越爱干净、懂礼貌,家长就会认为教育是有用的。”
△赵红明在家访路上拍摄的照片。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