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非遗会说话:每一个我,都是孤品!
据文旅聊城:
在唐宋年间,东昌府区域内就已形成很成熟的黄河胶泥,经过严格的过滤工序,用精选出来最细腻的部分制作陶器烧制,而东昌李氏陶器有自己特点鲜明的形式风格。
(相关资料图)
· 01 ·
李子辉作为80后却已是一位有名的陶艺师,他2014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回到家乡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工作室“东昌李氏陶瓷艺术馆”。
从2014年以来,他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陶艺作品,代表陶艺作品有《中国梦之归途》《醉意童年系列》《双系荷耳大罐》等。
目前,李子辉的东昌李氏陶艺被纳入东昌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他作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坚持优秀的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推广和创新。李氏陶艺采用传统古法纯手工制陶,以柴窑进行烧制。
李子辉曾经表达过自己最初对陶瓷烧制的启蒙是源于从小耳濡目染,长辈烧砖制瓦,他热爱这种火焰在自己手下跳跃的感觉和美术,于是便学了陶艺专业。
现在他的作品相比从前,在形式、内容上都有所变化,原材料的改进、烧制环境的改变,在工艺上的突破最终做出了小器皿。
· 02 ·
最初制作陶器的材料随处可取,从原始部落开始,陶器还只是瓦缸、陶缸等可以用来存放粮食的器皿,但是由于材质问题无法长时间储存液体。
用纯泥材料烧制温度高了会化,所以现在烧制的时候加入了金刚砂等耐高温的材料,烧制出来的陶器便做到了不变形、不开裂。这样做出来的陶壶会比瓷壶、玻璃壶泡出来的茶好喝。
而烧制陶器的火也是有“性格”的,李子辉说,柴烧的火是碱性、液化气的火是酸性、电烧的火是中性,制作陶器用柴烧最为合适,就像用地锅和电炉蒸出来的馒头不是一个味道是一个道理。
李子辉喜欢用最原始的柴烧制作陶器,每一窑出来的作品都不一样。
柴烧的自然窑变会受到空气湿度、风速、温度等多因素影响。柴烧的方式是最天然的,没有污染物排放,烧制出来的作品自然而无粉饰之气,不会重复,它们表现微妙,每个作品都是孤品。柴烧紫金,更是柴窑烧制极品中的极品。所谓“红为贵 紫为最”。
陶器在柴烧火焰作用下,发色暗紫偏红,并在表面形成一层略带金属光泽的银灰色,是柴窑裸烧效果中很独特的一个品种,稀有,极具收藏价值和传世价值。
· 03 ·
柴烧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烧制陶器时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留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陶瓷都是以洁净整齐为佳的。窑工们之所以发明匣钵,千方百计地把陶瓷和窑灰隔绝开,就是为了得到光洁的釉面。
督窑官之所以不惜成本地砸掉一切带有铁点、变形以及落灰的器具,就是为了保证出产器皿的“完美”。因为当时人们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带着落灰的、形状不规则的陶瓷就是残次品。
但经过无数年的炉火明灭,这种带着质感和火焰痕迹的器皿掀起不同审美下的风潮,正好契合了回归自然的追求。